回归用工本质,实例分析残疾人就业问题

来源:

《辽宁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到,辽宁省有220多万残疾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5%左右,而已就业的城乡残疾人近30万人,约占全省残疾人人口总数的13%。对于残疾人而言,就业是获取生活来源的主要方式,是保障生活的一种基本途径。尽管近年来相关部门加大了支持力度,但是在就业方面仍存在着很多如残疾人的就业层次低、残疾人就业受歧视等等一些严重地影响了残疾人就业的问题。

pexels-photo-356079.jpeg

01

残疾人就业存在哪些问题?

残疾人就业层次低

在已就业的近30万城乡残疾人中,按比例就业的约有4万人,集中就业的有1万3千多人,个体就业的有1万6千多人,公益性岗位就业的有6千多人,辅助性就业的有1万1千多人,从事农业种养业的有16万人左右,灵活就业的有4万4千多人,而且就业行业基本上是以低级的劳动技能制造和缺乏技术含量的低端服务为主,就业的层次较低。自身存在缺陷致使残疾人无法同健全人一样进行足够的学习和实践,这就导致残疾人的就业选择比较窄,大部分只能选低体能、轻脑力的就业岗位。  

就业歧视现象仍然存在

较以往来说,当下社会大众对残疾人的同情、关爱和帮扶的观念大大的增强,但距离消除歧视仍有很大距离,残疾人在选择就业和就业过程中仍然可能遭受就业歧视。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明显。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残疾人由于客观情况,本身就缺乏竞争力,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更何况残疾人的受教育水平相较于健全人要低一些,即使在同等的条件下,残疾劳动力更容易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出于自身形象的保护、用工安全、用工成本以及用工效率等方面的考虑,多数企业还是难以认可残疾劳动力,虽然在其他情况下企业以及相关人员对于残疾人抱有很大的同情以及关爱,但是在工作环境中依然存在着排斥、歧视残疾人的个别现象,在以往一些企业、单位宁愿缴纳保障金也不愿意录用残疾人。当然随着人们对残疾人的了解和对政策的认识,很多企业正在改变观念。

残疾人的自身因素

影响残疾人就业的自身因素,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是残疾人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状况。残疾类型分为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由于残疾类型的不同,残疾程度不同,很多残疾人受到一定的限制,不能同健全人一样进行重体力或是重脑力的活动。残疾人往往觉得自己与健全人有很大的差距,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只想在一个简单的、低层次的岗位上工作而不愿意挑战层次角钢的岗位。

二是残疾人的受教育水平低。自身存在缺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残疾人的学习与实践行为。本身受教育层次较低,偏向于有固定流程的工作,如按摩理疗等,这就在很大程度限制了残疾人的就业选择范围。

沈阳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02

让残疾人就业回归用工本质

很长一段时间,用人单位为了自身形象及利益的保护,对残疾劳动力认可程度低。用人单位往往以取得经济利益为主,员工产生价值的最大化是招聘员工的主要依据,如果招聘残疾人,在同等待遇的情况下,他们因自身因素无法创造出同等价值,对于用人单位本身来说是比较难以接受的。用人单位要对员工负责,不能因为个人而影响集体,所以即便很同情残疾人甚至愿意以其他方式资助残疾人,也不愿接纳他们进入企业工作。在一些人看来除了员工的劳动价值之外还有需要承担风险的隐患,特别是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的残疾人,基本没有企业愿意接收,没有办法掌控风险,只会给用人单位及员工带来各种麻烦从而增加负担。用人单位往往可以接受进行慈善捐款,但是不愿意接纳残疾劳动力的原因往往是,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风险可能远远大于收益,不利于推动经济利益的发展。

快助残服在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实践之后,认为让残疾人就业回归用工的本质暨工有所劳,劳有所得。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健康的发展残疾人事业,使得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企业在根据国家规定免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同时还能够更加认可残疾人,残疾人本身能够为企业创造真正的价值,能够有获得感更好的融入社会中去。

快助残服小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将残疾人明确定义为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在 2007 年通过的《残疾人就业条例》的附则中对残疾人就业所规定的定义,即残疾人就业是指符合法定就业年龄,并且有就业要求的残疾人从事有报酬的劳动。


各城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政策查询

关注“快助残服”及时了解最新政策

快助残服公众号

免费获取残保金减免方案:4008600010

快助残服丨残疾人招聘一站式服务平台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